养废女儿很容易,再难也要刻意让她“人生十练”
父母的养育方式里,藏着女儿未来的命运。每一个自信、阳光、幸福的女孩背后,都站着深谋远虑、运筹帷幄的父母。作者 | 桃子妈《养育女孩》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当你的女儿长大,你能看到你给她的童年与如今她拥有的力量和品质之间的关联。”养废一个女儿很容易,只要娇养、散养就行了。但你要养出一个心有阳光、又自带锋芒的女孩,就要从小刻意让她“人生十练”。练习自律作家格拉德威尔在《异类》里写道:“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,并非天资超人一等,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。”曾经的央视一姐董卿就是一个无比自律的人。小时候,天还没亮,董卿便会去附近的中学晨跑,跑够1千米才罢休;开始认字时,董卿每天都坚持背诵、抄写古诗词;她还保持着阅读的好习惯,数年如一日,直到今天还会挤时间每天读书一小时左右。曾有人说,董卿这么厉害,是老天爷赏饭吃。但所谓的开挂人生,不过是拼尽全力的努力,以及超乎常人的自律。作家波伏娃曾说过:“女人的不幸在于她不是被要求奋发向上,走自己的路,而是听说只要滑下去,就可以到达极乐的天堂。”对女孩来说,唯有自律,才能习得72变,才能从容应对人生路上的81难。练习格局大格局的女孩是怎样的?我想,她一定是不困于一室,不拘于小情小爱的;一定是有内涵、有气度,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的。民国才女林徽因,就是这样一个有格局的女孩。她5岁开始研读诗文,16岁起和父亲游历欧洲。期间,她阅历山川,读了很多文学著作,也在此期间立下了要当建筑师的梦想,有了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。因此,想要帮助女孩练就大局观,父母就要带女孩从小多见世面:带孩子多读书,多看纪录片,了解别人的经历和人生,帮助她跳出个人狭隘的视野;周末、节假日里,也可以带孩子多出门游历,去博物馆、科技馆看一看,全方位开阔孩子的眼界,让她学会从更高的层面看待问题。最终,帮助女孩褪去柔弱的外壳,锻造出对抗命运的钢筋铁骨。练习自信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,运动员谷爱凌因夺得2金1银刷屏朋友圈。而她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,离不开她强大的自信心。谷爱凌13岁时,曾在一次采访中透露:“所有的运动,包括篮球,不要去想别人做得比你好,不管是别的男孩别的女孩,比你大比你小,你就是最好的。”凭借着这一股韧劲,她撑过了多次骨折受伤,3次脑震荡。是啊,一个阳光自信的女孩,才能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。而父母想要让女儿更自信、更强大,不妨试试下面两个方法:生活中,少打击孩子。当她想尝试新事物时,父母应给予充分的鼓励,给孩子一种“你能做好”的信心;其次,不去“横向比较”,少用“女孩样”去限制孩子。任何一个孩子,都不该被性别左右,而应当专注自我,人生才有无限可能。练习情绪稳定前段时间,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:一个5岁的小女孩,发现妈妈晕倒后,冷静地拨打了120,知道来的医生是个叔叔后,又火速找了件短裤给妈妈穿好;随后,又联系住在附近的女老师来家里帮忙,顺便让老师送她上幼儿园;最后,她还给在外出差的爸爸打电话汇报情况。这一系列操作,让女孩妈妈不由感叹:感谢老天送我一个情绪稳定、又心细如发的女儿,紧急时刻可以救命啊!巴菲特说:“情绪稳定,要比高智商更重要。”而女孩的情绪稳定,永远要比漂亮的脸蛋更重要。如果遇到了什么事情就先崩溃大哭、自乱阵脚,又怎么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呢?想要培养一个情绪稳、心态佳的女孩,父母就要先做好榜样。当孩子犯错时,不一定要大吼大叫,可以先分析问题,再跟孩子商讨出一个解决的方案;当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时,不一定要互相针锋相对,也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说话。要知道,只有父母情绪稳定,女孩才会更加从容淡定,做自己情绪的主人。练习厚脸皮“厚脸皮”的人到底有多受欢迎?邻居家有个刚满10岁的小女孩甜筒,小时候,只要遇见人,不管认不认识,都主动开口打招呼:“爷爷早,阿姨好,叔叔好。”不仅如此,甜筒还特别会交朋友。见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时,她总能自来熟地“搭讪”,丝毫没有胆怯之色:“你好,我们可以做朋友吗?”“今天天气太热了,你热吗?”有时,别人不理她,或是对她态度不好,她也丝毫不在意,笑一笑就又玩去了。甜筒妈妈总说女儿天生“厚脸皮”,但我却很羡慕她的这一点。要知道,一个“厚脸皮”的孩子,往往代表着心理承受能力更强,在任何社交场合都敢于主动找话题,敢于向外展示自己。而现在的很多女孩各方面都很好,唯一的缺点就是脸皮太薄。经常抹不开面子、张不开嘴,不仅交不到什么朋友,在社交中还容易被人占便宜、吃哑巴亏。那么,如何才能拥有一个“厚脸皮”的女儿呢?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公众场合,鼓励她开口说话,让孩子接受并“脱敏”他人的目光;也可以给孩子讲一些“厚脸皮”女孩的故事,让孩子代入模仿,培养孩子的逆商。总之,一个“厚脸皮”女孩,哪怕遭受生活的千锤百打,也一定能越挫越勇。练习拒绝人际交往中,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学会说“不”。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:如果一个人学会合理地拒绝,就能减少90%以上不必要的麻烦,更能减少大量个人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。记得曾经看过一部短片,名叫《态度娃娃》。里面有个女孩叫艾利,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乖女,会竭尽所能在他人面前保持灿烂的笑容,从来不敢拒绝别人。哪怕别人踢碎了她的金鱼缸,她都咧嘴一笑:“没关系,我再买一条就好了。”因为一直保持着微笑示人,久而久之,艾利的脸就成了微笑脸。后来,当她砸碎自己的微笑脸想要找回自己时,发现里面早已空空如也。生活中,我们见过太多“艾利”这样的女孩,性格文静,很少展露自己的情绪,哪怕面对再无理的要求,也不会轻易说“不”。她们看起来乖巧懂事,但却总是以牺牲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为前提,去满足他人的期待。然而,就像《谢谢,但今天不行》一书中写的:在各个人生阶段里,我们有着各自需要完成的任务,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,是实现“真实的自我”。所以,我们要记得告诉女儿:永远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委屈自己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,才对得起无比珍贵的一生。练习独立樊登老师曾分享过一个故事:他的一位朋友,十分注重培养女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14岁时,女孩前往美国留学,出发前自己收拾行李,又独自飞行了27个小时。到达后,得知美国不允许1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乘坐飞机,机场把她扣留了下来。本以为她会惊慌失措,谁知她只是给父母打了个电话,淡定地表示让自己解决这件事。她先是向警察解释不了解年龄限制,随后又按照当地要求,准备了一系列文件,表示自己是来读书的。后来,警察给她放行,机长也很欣赏她,邀请她与机组人员合影留念。独立的孩子,无论走到哪里,都能把事情做好,更能受到他人的认可。张晓玲在《让孩子成为他自己》一书中写道:“独立可分为人格上的独立、精神上独立、生活上的独立。”养女儿,这三者缺一不可。可以让女儿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,多让孩子阅读书籍,分享自己的想法,并在孩子表达观点时仔细倾听,并给予鼓励。独立自主的品质,是父母给女孩一生的宝贵财富。练习自爱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: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。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“为爱减肥”离世的15岁少女吗?刚上初一的小玲,因为暗恋一个男生开始拼命减肥。从一开始只要求吃东西不放油,逐渐演变成不吃任何米饭、主食。结果,小玲被确诊为神经性厌食,1米65的个子,体重下降到只有24.8公斤。后来更是直接进了ICU,生命停止在了15岁。自爱,是女孩终生学习的必修课,教会女儿自爱,是父母的终身事业。平日里,父母一定要告诫女儿珍惜自己的身体,学会抵抗诱惑,坚持自己的原则。一个懂得爱自己的女孩,才有更多的能量去爱别人,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与尊重。练习钝感力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《钝感力》一书中提到:钝感力,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,它不等于迟钝,而是强调对困境的一种耐力,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科学研究表明,女孩的前额叶和枕叶均比男孩发育得更快更完善,她们更易感知外界的刺激,能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,心思也比男孩更加细腻、敏感。想要培养一个拥有钝感力的女孩,离不开父母的耐心引导。当孩子情绪低落时,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自我安慰,接纳和释放负面情绪;平日里,还可以给孩子培养一个兴趣爱好,丰富日常活动,如画画、读书、户外运动......让女孩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多彩,无暇去在意别人的目光和评价。最后,父母要以身作则,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,帮助女孩戒掉敏感,轻装前行。练习胆量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:一见到不熟悉的人,孩子就往身后躲,连眼神都不敢交流;晚上睡觉,孩子不让关灯,说怕黑;在学校里,孩子不敢上课举手,甚至害怕和同学交流。很多家长说“我家孩子很胆小”,但却不知道,大部分孩子的胆小懦弱是被父母养出来的。尤其是女孩,父母潜意识里觉得女孩娇弱,习惯性呈现出“保护者”姿态,把孩子护在羽翼下。时间久了,被“保护过度”的女孩,就会变得胆小如鼠。俗话说:人的胆量都是练出来的。父母要学会放手,给女孩不断试错的机会,给予她更广阔的成长空间。可以多鼓励孩子和同龄人接触,去亲友、邻居家串门,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。父母平常也要减少对孩子的消极暗示,把“孩子胆小”改成“孩子,你试试看”。《流金岁月》中有段话说得非常好,希望所有的女孩未来都能长成这般模样:“生活给我蜜糖,我就安享蜜糖;生活给我考验,我就披甲上阵。我可以是不谙世事的小公主,也能是独当一面的盖世英雄。”愿我们的女孩都能心中有梦、脚下有路,不断修炼,成长为一个闪闪发光的姑娘。点个赞吧,与所有家长共勉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